
張彥明、茍冬云夫妻二人1993年招工進入鳳縣留鳳關林場參加工作至今,已是有二十多年工齡的老職工了。從進場時的懵懂少年到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年,他們夫妻二人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經歷了鳳縣林業從伐木生產到生態管護的轉型,從指導民工生產的施工員,到守護綠水青山的護林員。他們把對青山深深的愛烙在了心里,把對山、水、林、草的情融入到每天的巡護工作中。他們虛心學習,勤儉持家,以誠待人,孝敬父母,他們扎根林區,以站為家。用情守青山,用愛寫奉獻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他們28年前來到留鳳關林場。在同一個環境中,互幫互助、互學互敬,為著共同的理想喜結連理?!?0年代那時候,既采伐也管護?!?000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就停伐了,開始一心一意搞起了管護。為了便于在生活上互相照顧,他們夫妻選擇在同一個管護站工作,夫妻管護站也就孕育而生了,這就意味著他們始終有一人上班,一人休假,在長期扎根林區森林保護的工作中,無法共同照顧年邁的父母,記得茍冬云父親因病去世時,茍冬云因工作的原因不能趕回,沒能見父親最后一面而感到十分的遺憾。記得在家中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次休假整理孩子的臥室,發現他的枕頭下有一張媽媽的照片,而在照片的背面,他畫了一個哭泣的小孩,旁邊用漢字和拼音合寫著一句話‘媽媽,我想你!’。那些天做為父母的張彥明茍冬云好難過,可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只能將兒子托付給年邁的父母,不能呵護和陪伴兒子成長,雖然現在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但是這成為父母心里無法回憶的愧疚。
2019年,管護站因為地基下沉導致墻面裂縫擴大,林場現場勘察后,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維修加固,并為管護站租用了當地村民的3間磚房,分別作為辦公室和生活起居室。管護站遠離鎮區,采購生活物資十分不便,日常工作辛苦枯燥,對家人更是缺少陪伴,而張彥明夫婦卻從未退縮,深深扎根在這片青山之中。
張彥明所在的榆林鋪管護區有2881公頃,全部處于陜西紫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區內分布著紅豆杉、連香樹、水青樹、華山松等樹種,以及林麝、黃喉貂、黑熊、野豬等野生動物。這么大的區域,夫妻倆全部巡護一次需要5、6天時間,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幾年下來,林區里的山路通向哪兒?溪流流向哪兒?有啥動植物資源?山里的溝溝壑壑,夫妻倆都了然于胸。張彥明去巡護,茍冬云總會陪著丈夫一同前往,“管護區山大溝深路難走,為了安全,護林員在巡山時都是要求兩三個人同行,山里有時候會碰到黑熊、野豬等野獸出沒,我會擔心,還不如跟著他一起巡護,至少路上有個伴?!逼埗菩χf。夏季是蛇蟲經常出沒的時節,“袖口褲腿都扎緊,天再熱都不能解開?!睆垙┟髡f,即便全副武裝,總也免不了被野蜂蟄一下,或者被蟲子咬一下,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巡護路線大部分是崎嶇的林間小路,要靠雙腳一步一步走過去,遇到陡坡和大石頭,不僅需要雙手往上爬,還得預防著腳下打滑,爬坡溜坎趟水是常事,張彥明夫婦每完成一次巡護,往往需要五六個小時?!拔覀冏哌@樣的路,已經習慣了,跟走平地一樣?!睆垙┟餍χf?!八@個人就是嘴硬?!逼拮悠埗葡肫鹫煞蚬钦鄣氖?,至今還心疼不已。2019年9月,張彥明到林區里為紅外相機更換電池和采集卡,過河踩踏石的時候,不慎摔傷,造成尾椎骨骨折,醫生叮囑他要臥床休息3個月,想到管護站里人手少,任務重,張彥明僅僅休息了3周就返回了工作崗位。
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是森林防火期,氣候干燥,林區內灌木、枯草叢生,是山林火災的高發季節,這個時候管護任務最重,尤其是要防止附近的村民進入林區燒地邊、祭奠引發火災。為了讓更多群眾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張彥明夫婦在巡護時挨家挨戶上門開展防火宣傳?!按迕褶k紅白喜事的時候,人群比較集中,這是我們開展防火宣傳的好時機?!睆垙┟鬟€開辟了新的宣傳陣地,抓住村民聚集的機會發傳單、講解防火知識。這些年來,榆林鋪管護區從未發生過森林火災,也沒有發生過大面積的森林病蟲害、毀林開墾、盜伐盜獵……
與其他護林員一樣,張彥明夫婦一直與森林為伍,以寂寞為伴,默默地守護著這片浩瀚的林海。“這些年管護區里的樹長得更大了,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山也變得更綠了??吹竭@些,我們心里也感到很自豪!”張彥明夫婦說,“讓秦嶺常綠、河水常清、野生動物長存,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