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鳳縣解決了一批與“房”有關的暖心事,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高。
6月25日,鳳縣老舊小區銀母寺家屬院完成了墻體保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6月30日,鳳天小區20戶業主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房產證;
7月7日,20戶搬遷群眾拿到了鳳縣秦嶺生態避災搬遷項目縣城安置房的鑰匙。
安居是群眾始終的期盼。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鳳縣本著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的原則,結合常態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動鎮村(社區)干部開展“文明進社區,真心訪民情”活動,了解到老舊小區配套不完善、部分小區業主沒有房產證等一系列民生問題。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2022年年初,縣級領導分別作出了“鳳縣2022年縣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秦嶺生態避災搬遷項目”“辦理鳳天小區房產證,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承諾。
近期,縣委書記張揚帶頭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先后深入銀母寺家屬院、農業局家屬樓廈等老舊小區,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
全縣花園小區等涉及44個老舊小區項目,大部分存在給排水管網老化、停車難、消防安防缺失等問題,2022年改造20個,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鳳天小區項目始建于2010年,2013年竣工入住,由于用地手續不完善、未完成竣工備案驗收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業主不動產證難以辦理,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在開展“文明進社區,真心訪民情”活動中,了解到鳳天小區等小區業主反映一直以來沒有房產證,該縣隨即啟動“一諾三單雙考評”機制,建立房產證需求清單。
為此,鳳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常深入一線,多次調研部署,召開專題會議,成立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專班,按照“一區一策”的解決辦法,徹底解決了首批20戶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群眾們拿著盼來已久的“紅本本”,個個喜上眉梢。
地處秦嶺腹地的鳳縣,山大溝深,近年來,連續受強降雨影響,居住在山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始終讓鳳縣各級各部門放心不下。2021年11月該縣全面啟動實施了總投資2.05億元的秦嶺生態避災搬遷項目,采取集中安置點建房安置、縣城購買存量房安置、貨幣化安置三種方式,將搬遷群眾1060戶3601人。
目前,鳳縣10個避災搬遷集中安置點逐步交付使用;縣城存量房安置131戶群眾已完成選房購房;貨幣化安置的153戶群眾已經簽訂舊宅騰退協議。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讓我們一家從山溝溝搬進了縣城,住在這里既安全又舒心,這是我這輩子都敢想的事!”從留鳳關鎮三岔村搬到秦嶺生態避災搬遷縣城安置房鳳縣安信天晨小區的住戶陳武強高興地說。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鳳縣將立足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標,圍繞常態化創建“十大提升行動”,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治理社會頑瘴痼疾上持續發力,創建一個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城市。(馮雪利)